智能睡眠再升级!舒达ICF AI智能家族4款新品重磅上市
智能睡眠再升级!舒达ICF AI智能家族4款新品重磅上市
智能睡眠再升级!舒达ICF AI智能家族4款新品重磅上市近日(jìnrì),罗马仕、安克等充电宝(bǎo)品牌宣布召回旗下(qíxià)多款充电宝;多款充电宝品牌的3C认证证书被“暂停”;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禁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一时间(yīshíjiān),充电宝的安全问题成为热议话题。
据罗马仕(shì)、安克此前发布的召回公告,召回原因是充电(chōngdiàn)宝的电芯存在原材料变更,导致存在极端情况下或有燃烧风险。
澎湃新闻(xīnwén)查询(cháxún)发现,此次被指安全隐患的(de)源头供货企业——江苏无锡的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下称“安普瑞斯”),目前多个相关(xiāngguān)电池及电芯产品3C认证证书处于“暂停”“撤销”状态。针对安普瑞斯的电芯问题,6月27日,安普瑞斯一位工作人员回复(huífù)澎湃新闻称,目前,该(gāi)公司有生产电芯,都是按相关规定生产的。至于网传的相关问题,市场监管部门正在调查中。
据一位(yīwèi)在充电(chōngdiàn)宝生产企业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介绍,在一个(yígè)充电宝中,最重要的零配件就是电芯,仅电芯就占整个充电宝成本的40%-50%。而且,电芯的生产需要一定技术,不是小工厂就能(néng)生产的,一般此类企业的投资都比较(bǐjiào)大,生产量、订单量都比较大,一旦电芯出现问题会波及很多品牌(pǐnpái)的充电宝,因此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电芯上,如加强日常的抽检。
涉多个品牌(pǐnpái)的充电宝召回风波
今年6月,因充电时容易燃烧、爆炸,北京(běijīng)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相关话题登上了热搜(sōu)。
罗马仕是充电(chōngdiàn)宝行业的知名品牌。据其官网介绍,该(gāi)公司专注于充电领域,年出货量5000万件以上,全球热销。
6月14日,罗马仕通过微博(wēibó)发布《公开声明》称,对于近期“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事件的(de)讨论,公司就给(gěi)师生及公众带来的困扰致以诚挚歉意,在此郑重承诺,任何经权威机构(quánwēijīgòu)鉴定存在缺陷的罗马仕产品,公司将依法承担全部责任。
罗马仕发布声明(shēngmíng),回应网传充电宝安全问题。图片来源(láiyuán):罗马仕官方微博
2天后的(de)6月16日,罗马仕(shì)对外发布消息称,按照《消费品召回(zhàohuí)管理暂行规定(zànxíngguīdìng)》的要求,该公司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了召回计划(jìhuà),将自即日起,召回2023年6月5日-2024年7月31日期间制造的部分罗马仕ROMOSS牌移动电源,涉及型号PAC20-272、PAC20-392、PLT20A-152等三款产品(chǎnpǐn)共计491745台。
罗马(luómǎ)仕发布的充电宝召回计划。图片来源:罗马仕官方微博
之后,充电宝行业(hángyè)另一知名品牌安克也宣布召回充电宝。
6月(yuè)20日(rì),安克发布公告(fābùgōnggào)称,因部分批次的基础款移动电源产品存在安全风险,经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在6月20日启动(qǐdòng)对部分批次的基础款产品主动召回(zhàohuí)(zhàohuí)。本次召回的产品型号分别为:A1642(143327件(jiàn))、A1647(134854件)、A1652(109450件)、A1680(24480件)、A1681(223558件)、A1689(45438件)、A1257(31857件),总计超71万件。
安克发布的(de)充电宝召回公告。图片来源:安克官网
充电宝安全问题也(yě)引起了民航局的关注。
6月26日,据中国民航报报道,日前(rìqián),为切实保障(bǎozhàng)航空(hángkōng)运行安全,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充电宝的安全问题出在哪里(nǎlǐ)?
6月18日,罗马仕通过(tōngguò)微博发布《罗马仕移动电源召回计划》称,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yuáncáiliào)在(zài)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风险(fēngxiǎn)(fēngxiǎn),存在安全隐患。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此前发布的消息也显示,罗马仕召回充电宝的原因是,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深圳市(shēnzhènshì)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罗马仕召回充电宝的原因(yuányīn)是“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截图
6月20日,安克在发布的(de)召回公告中称,在最近(zuìjìn)的质量安全检查中,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这可能导致(dǎozhì)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yǐnfā)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为尽快消除潜在的产品安全风险,公司展开内部排查,锁定涉及该批次电芯的风险产品,并主动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召回申请。截至目前,安克创新已(yǐ)下(yǐxià)架所有官方电商平台相关型号(xínghào)产品,并已终止与该供应商的合作,切换至其他电芯供应商,准备妥善(tuǒshàn)的召回处理方案。
据中国民航报此前报道,今年以来,旅客携带(xiédài)的充电(chōngdiàn)宝等锂电池产品在飞机上(shàng)起火冒烟事件多发。近期多个头部品牌充电宝厂家因电芯存在安全(ānquán)风险对多批次(pīcì)产品实施召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撤销或暂停了多个充电宝及电池芯厂家3C认证,上述情况表明旅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存在安全质量隐患,给民航安全运行带来的风险持续增大。
澎湃新闻留意到,针对此次充电宝(bǎo)安全问题(wèntí),有消息称,问题出在其上游(shàngyóu)供货企业——安普瑞斯,该企业生产电芯,向众多充电宝企业供货,然而其代工厂违规(wéiguī)更换电芯隔膜材料。公开报道也显示,安克此次召回的部分批次基础产品中所使用的电芯品牌出自安普瑞斯。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安普瑞斯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zhùcèzīběn)8349万美元,位于江苏无锡,是(shì)一家从事计算机、通讯和(hé)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de)企业。其官网介绍,该公司由(yóu)美国安普瑞斯全资子公司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主要从事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及其部件的生产销售等业务。
针对安普瑞斯的电芯问题(wèntí),6月(yuè)27日,安普瑞斯一位工作人员回复澎湃新闻,目前,该公司有生产电芯,都是按相关(xiāngguān)规定生产的。至于网传的相关问题,市场监管部门(jiānguǎnbùmén)正在调查中。该工作人员还称,该公司不接受媒体采访。
澎湃新闻查询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píngtái)发现,目前,安(ān)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的多个相关电池及电芯产品3C认证证书(zhèngshū)处于“暂停”“撤销”状态。此外,罗马(luómǎ)仕、安克等多个充电宝品牌的3C认证证书也被“暂停”。
目前,安普瑞斯的多个相关电池及电芯(diànxīn)产品(chǎnpǐn)3C认证证书处于“暂停”“撤销”状态。截图
一位在充电(chōngdiàn)宝生产(shēngchǎn)企业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透露,充电宝主要由电池、电路板和(hé)外壳构成,而(ér)电池是由电芯加PCBA(印制电路板)构成。在一个充电宝中,最重要的零配件就是电芯,有2个正负极耳,电芯占整个充电宝成本的40%-50%。生产电芯需要(xūyào)具备一定的技术,充电宝的生产厂家一般都不生产电芯,都是从供应商(gōngyìngshāng)拿货。而且,由于电芯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大,话语权也比较大。
该业内(nèi)人士称,除了电芯,充电宝其他零配件(língpèijiàn)生产及组装的(de)技术难度不高。很多知名充电宝品牌都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普遍选择(xuǎnzé)贴牌代工模式,有的会指定采购哪家的电芯。目前,行业内流传的说法是,此次充电宝的安全问题,出自江苏无锡的上游供货企业,其生产的电芯出了问题,就是发现电芯存在问题后,然后溯源采购商(cǎigòushāng),再(zài)对应到具体应用的型号。
2023年(nián)7月,国家(guójiā)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自(zì)2023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hé)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以下简称CCC认证)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zhōng)使用。
这意味着,国内消费者(xiāofèizhě)早于(zǎoyú)2024年8月1日购买的充电宝可能没有(méiyǒu)3C认证。据多位行业人士透露,按照规定,目前,在国内销售的充电宝,必须有3C认证;若是外销,卖往国外的充电宝,则(zé)没有要求(yāoqiú)做3C认证。对于国内市场来说,不仅每一种型号的充电宝都需要做3C认证,充电宝内的电芯也是需要做3C认证的。
公开(gōngkāi)信息显示,中国强制性(qiángzhìxìng)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简称“CCC认证”,是我国(wǒguó)按照市场化、国际化原则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ānquán)环保(huánbǎo)的产品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目前(mùqián),移动电源的3C认证主要依据GB 31241—2022《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和GB 4943.1—2022《音视频(yīnshìpín)、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第1部分:安全要求》这两项强制性标准。
今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bù)网站公开征集1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其中包括《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修订计划拟新增或加严过充电、针刺(zhēncì)、挤压(jǐyā)、热滥用(lànyòng)等试验要求,拟提出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直接影响电池安全的关键材料要求等。
据业内人士透露(tòulù),3C认证有多家机构可(kě)认证,业内普遍选择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完成(wánchéng)认证。生产企业一般找代理公司合作,由后者来协助完成3C认证。要完成一个3C认证,大概要花2万元-3万元,时间至少3个月。若不顺利,可能(kěnéng)面临(miànlín)多次整改,重新送样。
澎湃新闻咨询了多家负责(fùzé)3C认证业务的公司(gōngsī),其声称,由公司负责的3C认证业务,基本都拿到了3C认证,但前提(qiántí)不得是空壳公司,要有自己的生产流水线和产品。若相关环节不合格,代理公司会(huì)指导整改,认证时间周期会长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shì),从今年5月起,监管部门对移动电源等产品的3C认证(rènzhèng)获取方式也变得更加严格。认证流程由“先发证后审厂”改为“先审厂后发证”,认证方式由“企业送样”改为“生产现场抽样”。工厂的飞行检查也改为一年(yīnián)两次,量产产品要与(yǔ)认证样品严格一致,否则(fǒuzé)将导致认证失败或撤销。
一位代理3C认证业务的(de)人员透露,今年5月,充电(chōngdiàn)宝的3C认证确实(quèshí)变(biàn)严格了,最大变化是以前是“寄样送检”,现在则是“抽样”,由认证机构(jīgòu)工作人员等多方人员到实际的生产车间,现场抽取生产的充电宝送检。像以前的寄养送检,所寄的样品是不是自家生产的,都无法保证,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
该业务人员称,目前,一款充电宝要完成(wánchéng)3C认证,差不多要3万元-4万元。顺利的话,2-3个月(yuè)可以完成3C认证。
前述在(zài)充电宝生产企业工作(gōngzuò)多年的(de)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每一款充电宝的销量都很大(hěndà),要(yào)在国内销售,都要完成3C认证,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成本也不是很高,因此应该不至于不去认证,而谎称完成了3C认证,因为这得不偿失。但问题是,完成了3C认证,只能说明其样品合格,但如何保证其后续生产的产品都合格呢。在实际生产中,可能有企业“暗箱操作”,比如(bǐrú)会对PCBA略有修改,但还是用原来的3C认证编号;同一电芯型号,有多家电(jiādiàn)芯生产企业,3C认证时用(shíyòng)其中一家的电芯去完成,但实际生产用的却是其他(qítā)企业的电芯。
该业内人士还表示,很多充电宝生产企业都是(shì)代工,利润都压得很低,赚点辛苦钱。电芯的(de)(de)成本高,要偷工减料(tōugōngjiǎnliào)一般就在(zài)电芯上做文章。在充电宝行业,核心还是电芯,电芯的生产需要一定技术,不是(búshì)小工厂能生产的,一般此类企业的投资都比较大,生产量(liàng)、订单量都比较大,一旦电芯出现问题就会波及很多品牌的充电宝。此次充电宝安全问题也出在电芯上,因此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电芯上,如加强日常的抽检。
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实习生 孙慧慧(sūnhuìhuì)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gèng)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近日(jìnrì),罗马仕、安克等充电宝(bǎo)品牌宣布召回旗下(qíxià)多款充电宝;多款充电宝品牌的3C认证证书被“暂停”;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禁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一时间(yīshíjiān),充电宝的安全问题成为热议话题。
据罗马仕(shì)、安克此前发布的召回公告,召回原因是充电(chōngdiàn)宝的电芯存在原材料变更,导致存在极端情况下或有燃烧风险。
澎湃新闻(xīnwén)查询(cháxún)发现,此次被指安全隐患的(de)源头供货企业——江苏无锡的安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下称“安普瑞斯”),目前多个相关(xiāngguān)电池及电芯产品3C认证证书处于“暂停”“撤销”状态。针对安普瑞斯的电芯问题,6月27日,安普瑞斯一位工作人员回复(huífù)澎湃新闻称,目前,该(gāi)公司有生产电芯,都是按相关规定生产的。至于网传的相关问题,市场监管部门正在调查中。
据一位(yīwèi)在充电(chōngdiàn)宝生产企业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介绍,在一个(yígè)充电宝中,最重要的零配件就是电芯,仅电芯就占整个充电宝成本的40%-50%。而且,电芯的生产需要一定技术,不是小工厂就能(néng)生产的,一般此类企业的投资都比较(bǐjiào)大,生产量、订单量都比较大,一旦电芯出现问题会波及很多品牌(pǐnpái)的充电宝,因此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电芯上,如加强日常的抽检。
涉多个品牌(pǐnpái)的充电宝召回风波
今年6月,因充电时容易燃烧、爆炸,北京(běijīng)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相关话题登上了热搜(sōu)。
罗马仕是充电(chōngdiàn)宝行业的知名品牌。据其官网介绍,该(gāi)公司专注于充电领域,年出货量5000万件以上,全球热销。
6月14日,罗马仕通过微博(wēibó)发布《公开声明》称,对于近期“北京多所高校禁用罗马仕充电宝”事件的(de)讨论,公司就给(gěi)师生及公众带来的困扰致以诚挚歉意,在此郑重承诺,任何经权威机构(quánwēijīgòu)鉴定存在缺陷的罗马仕产品,公司将依法承担全部责任。
罗马仕发布声明(shēngmíng),回应网传充电宝安全问题。图片来源(láiyuán):罗马仕官方微博
2天后的(de)6月16日,罗马仕(shì)对外发布消息称,按照《消费品召回(zhàohuí)管理暂行规定(zànxíngguīdìng)》的要求,该公司向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报告了召回计划(jìhuà),将自即日起,召回2023年6月5日-2024年7月31日期间制造的部分罗马仕ROMOSS牌移动电源,涉及型号PAC20-272、PAC20-392、PLT20A-152等三款产品(chǎnpǐn)共计491745台。
罗马(luómǎ)仕发布的充电宝召回计划。图片来源:罗马仕官方微博
之后,充电宝行业(hángyè)另一知名品牌安克也宣布召回充电宝。
6月(yuè)20日(rì),安克发布公告(fābùgōnggào)称,因部分批次的基础款移动电源产品存在安全风险,经湖南省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审批通过,在6月20日启动(qǐdòng)对部分批次的基础款产品主动召回(zhàohuí)(zhàohuí)。本次召回的产品型号分别为:A1642(143327件(jiàn))、A1647(134854件)、A1652(109450件)、A1680(24480件)、A1681(223558件)、A1689(45438件)、A1257(31857件),总计超71万件。
安克发布的(de)充电宝召回公告。图片来源:安克官网
充电宝安全问题也(yě)引起了民航局的关注。
6月26日,据中国民航报报道,日前(rìqián),为切实保障(bǎozhàng)航空(hángkōng)运行安全,民航局发布紧急通知,自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充电宝的安全问题出在哪里(nǎlǐ)?
6月18日,罗马仕通过(tōngguò)微博发布《罗马仕移动电源召回计划》称,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yuáncáiliào)在(zài)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风险(fēngxiǎn)(fēngxiǎn),存在安全隐患。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此前发布的消息也显示,罗马仕召回充电宝的原因是,由于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极少数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过热现象,在极端场景下可能产生燃烧风险,存在安全隐患。
深圳市(shēnzhènshì)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发布的消息显示,罗马仕召回充电宝的原因(yuányīn)是“部分电芯原材料来料原因”。截图
6月20日,安克在发布的(de)召回公告中称,在最近(zuìjìn)的质量安全检查中,发现某供应商部分批次的行业通用电芯,存在未经批准的原材料变更,这可能导致(dǎozhì)极少数产品在长期循环使用后隔膜绝缘失效,进而引发(yǐnfā)过热甚至燃烧的安全隐患。为尽快消除潜在的产品安全风险,公司展开内部排查,锁定涉及该批次电芯的风险产品,并主动向市场监管部门提交召回申请。截至目前,安克创新已(yǐ)下(yǐxià)架所有官方电商平台相关型号(xínghào)产品,并已终止与该供应商的合作,切换至其他电芯供应商,准备妥善(tuǒshàn)的召回处理方案。
据中国民航报此前报道,今年以来,旅客携带(xiédài)的充电(chōngdiàn)宝等锂电池产品在飞机上(shàng)起火冒烟事件多发。近期多个头部品牌充电宝厂家因电芯存在安全(ānquán)风险对多批次(pīcì)产品实施召回,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撤销或暂停了多个充电宝及电池芯厂家3C认证,上述情况表明旅客随身携带的充电宝存在安全质量隐患,给民航安全运行带来的风险持续增大。
澎湃新闻留意到,针对此次充电宝(bǎo)安全问题(wèntí),有消息称,问题出在其上游(shàngyóu)供货企业——安普瑞斯,该企业生产电芯,向众多充电宝企业供货,然而其代工厂违规(wéiguī)更换电芯隔膜材料。公开报道也显示,安克此次召回的部分批次基础产品中所使用的电芯品牌出自安普瑞斯。
工商登记资料显示,安普瑞斯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本(zhùcèzīběn)8349万美元,位于江苏无锡,是(shì)一家从事计算机、通讯和(hé)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主的(de)企业。其官网介绍,该公司由(yóu)美国安普瑞斯全资子公司和无锡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主要从事消费类锂离子电池及其部件的生产销售等业务。
针对安普瑞斯的电芯问题(wèntí),6月(yuè)27日,安普瑞斯一位工作人员回复澎湃新闻,目前,该公司有生产电芯,都是按相关(xiāngguān)规定生产的。至于网传的相关问题,市场监管部门(jiānguǎnbùmén)正在调查中。该工作人员还称,该公司不接受媒体采访。
澎湃新闻查询全国认证认可信息公共服务平台(píngtái)发现,目前,安(ān)普瑞斯(无锡)有限公司的多个相关电池及电芯产品3C认证证书(zhèngshū)处于“暂停”“撤销”状态。此外,罗马(luómǎ)仕、安克等多个充电宝品牌的3C认证证书也被“暂停”。
目前,安普瑞斯的多个相关电池及电芯(diànxīn)产品(chǎnpǐn)3C认证证书处于“暂停”“撤销”状态。截图
一位在充电(chōngdiàn)宝生产(shēngchǎn)企业工作多年的业内人士透露,充电宝主要由电池、电路板和(hé)外壳构成,而(ér)电池是由电芯加PCBA(印制电路板)构成。在一个充电宝中,最重要的零配件就是电芯,有2个正负极耳,电芯占整个充电宝成本的40%-50%。生产电芯需要(xūyào)具备一定的技术,充电宝的生产厂家一般都不生产电芯,都是从供应商(gōngyìngshāng)拿货。而且,由于电芯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大,话语权也比较大。
该业内(nèi)人士称,除了电芯,充电宝其他零配件(língpèijiàn)生产及组装的(de)技术难度不高。很多知名充电宝品牌都没有自己的生产工厂,普遍选择(xuǎnzé)贴牌代工模式,有的会指定采购哪家的电芯。目前,行业内流传的说法是,此次充电宝的安全问题,出自江苏无锡的上游供货企业,其生产的电芯出了问题,就是发现电芯存在问题后,然后溯源采购商(cǎigòushāng),再(zài)对应到具体应用的型号。
2023年(nián)7月,国家(guójiā)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公告称,自(zì)2023年8月1日起,对锂离子电池和(hé)电池组、移动电源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以下简称CCC认证)管理。自2024年8月1日起,未获得CCC认证证书和标注认证标志的,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zhōng)使用。
这意味着,国内消费者(xiāofèizhě)早于(zǎoyú)2024年8月1日购买的充电宝可能没有(méiyǒu)3C认证。据多位行业人士透露,按照规定,目前,在国内销售的充电宝,必须有3C认证;若是外销,卖往国外的充电宝,则(zé)没有要求(yāoqiú)做3C认证。对于国内市场来说,不仅每一种型号的充电宝都需要做3C认证,充电宝内的电芯也是需要做3C认证的。
公开(gōngkāi)信息显示,中国强制性(qiángzhìxìng)产品认证(China Compulsory Certification)简称“CCC认证”,是我国(wǒguó)按照市场化、国际化原则对涉及人身健康安全(ānquán)环保(huánbǎo)的产品实施的市场准入制度。目前(mùqián),移动电源的3C认证主要依据GB 31241—2022《便携式电子产品用锂离子电池和电池组安全技术规范》和GB 4943.1—2022《音视频(yīnshìpín)、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设备第1部分:安全要求》这两项强制性标准。
今年6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bù)网站公开征集17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意见,其中包括《移动电源安全技术规范》。修订计划拟新增或加严过充电、针刺(zhēncì)、挤压(jǐyā)、热滥用(lànyòng)等试验要求,拟提出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直接影响电池安全的关键材料要求等。
据业内人士透露(tòulù),3C认证有多家机构可(kě)认证,业内普遍选择在中国质量认证中心(CQC)完成(wánchéng)认证。生产企业一般找代理公司合作,由后者来协助完成3C认证。要完成一个3C认证,大概要花2万元-3万元,时间至少3个月。若不顺利,可能(kěnéng)面临(miànlín)多次整改,重新送样。
澎湃新闻咨询了多家负责(fùzé)3C认证业务的公司(gōngsī),其声称,由公司负责的3C认证业务,基本都拿到了3C认证,但前提(qiántí)不得是空壳公司,要有自己的生产流水线和产品。若相关环节不合格,代理公司会(huì)指导整改,认证时间周期会长一点。
值得注意的是(shì),从今年5月起,监管部门对移动电源等产品的3C认证(rènzhèng)获取方式也变得更加严格。认证流程由“先发证后审厂”改为“先审厂后发证”,认证方式由“企业送样”改为“生产现场抽样”。工厂的飞行检查也改为一年(yīnián)两次,量产产品要与(yǔ)认证样品严格一致,否则(fǒuzé)将导致认证失败或撤销。
一位代理3C认证业务的(de)人员透露,今年5月,充电(chōngdiàn)宝的3C认证确实(quèshí)变(biàn)严格了,最大变化是以前是“寄样送检”,现在则是“抽样”,由认证机构(jīgòu)工作人员等多方人员到实际的生产车间,现场抽取生产的充电宝送检。像以前的寄养送检,所寄的样品是不是自家生产的,都无法保证,存在一定的操作空间。
该业务人员称,目前,一款充电宝要完成(wánchéng)3C认证,差不多要3万元-4万元。顺利的话,2-3个月(yuè)可以完成3C认证。
前述在(zài)充电宝生产企业工作(gōngzuò)多年的(de)业内人士表示,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每一款充电宝的销量都很大(hěndà),要(yào)在国内销售,都要完成3C认证,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成本也不是很高,因此应该不至于不去认证,而谎称完成了3C认证,因为这得不偿失。但问题是,完成了3C认证,只能说明其样品合格,但如何保证其后续生产的产品都合格呢。在实际生产中,可能有企业“暗箱操作”,比如(bǐrú)会对PCBA略有修改,但还是用原来的3C认证编号;同一电芯型号,有多家电(jiādiàn)芯生产企业,3C认证时用(shíyòng)其中一家的电芯去完成,但实际生产用的却是其他(qítā)企业的电芯。
该业内人士还表示,很多充电宝生产企业都是(shì)代工,利润都压得很低,赚点辛苦钱。电芯的(de)(de)成本高,要偷工减料(tōugōngjiǎnliào)一般就在(zài)电芯上做文章。在充电宝行业,核心还是电芯,电芯的生产需要一定技术,不是(búshì)小工厂能生产的,一般此类企业的投资都比较大,生产量(liàng)、订单量都比较大,一旦电芯出现问题就会波及很多品牌的充电宝。此次充电宝安全问题也出在电芯上,因此监管的重点应该放在电芯上,如加强日常的抽检。
澎湃新闻记者 陈绪厚 实习生 孙慧慧(sūnhuìhuì)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gèng)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