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正文

吃五毒饼、共话民俗,市民游客在老字号饽饽铺迎端午佳节

体育正文 150 0

吃五毒饼、共话民俗,市民游客在老字号饽饽铺迎端午佳节

吃五毒饼、共话民俗,市民游客在老字号饽饽铺迎端午佳节

5月25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五毒纳福中轴里”迎端午(duānwǔ)非遗活动,在富华斋饽饽铺鼓楼店(diàn)举行。民俗文化学者(xuézhě)(xuézhě)何大齐、宫廷风筝手艺人王赤峰、富华斋手艺传承人陈师傅和周边街坊齐聚于此,学者和手艺人为大家介绍传统节俗背后的历史和文化,共迎端午佳节。

走进饽饽铺,宫灯、琉璃瓦纹样等中轴线建筑元素装点,配着(pèizhe)古琴雅乐,游客仿佛(fǎngfú)置身于明清宫廷的端阳仪典(yídiǎn)。透过明厨玻璃可以看到,师傅们正有序(yǒuxù)忙碌着,和面、备馅、烤糕点、包粽子,距离端午节还有一个星期,浓浓的节日氛围已然呼之欲出。

端午节(duānwǔjié)除了(le)吃粽子、挂艾草、系五彩绳,老北京还有一个传统——吃“五毒饼”。活动现场,富华斋手艺传承人陈师傅正一边为大家表演端午节传统特色五毒饼的制作(zhìzuò),一边为大家介绍背后的历史文化(wénhuà),“五种毒虫(dúchóng)的图案印在饽饽皮面上,吃掉他们,以毒攻毒,就寓意着五种毒虫不能再作祟了。吃五毒饼也蕴含着端午祈福的寓意。”

据他(tā)介绍,端午“避五毒”的民俗,在宫廷语境中逐渐演变为“以(yǐ)食祈福”的雅致(yǎzhì)仪式——五毒饼以玫瑰、枣泥等馅料调和五行,以印有五毒纹样的饼皮驱邪纳吉(nàjí),既保留民间智慧,又注入皇家饮食(yǐnshí)的精巧审美。“吃过不少五毒饼,今年终于‘吃了个明白’。”一位游客笑着说。

“一入夏,北京就开始热起来了,雨水多,温度高,各种虫也就活跃起来了,人也就容易生病。”品完五毒饼,何大齐老先生回忆起老北京端午节(duānwǔjié)(duānwǔjié)的过法,“到端午节前后,街上就有老先生背着褡裢,里面装着用黄纸印的钟馗降五毒的图案,上面(shàngmiàn)还有蝙蝠,与‘福’谐音。”说着,他展示出手写的甲骨文和金文(jīnwén)的“福”字(zì),为大家讲解(jiǎngjiě)这个字的由来和演变,以及端午节背后的历史文化。

金氏宫廷风筝艺术传承人王赤峰带来微型老(lǎo)北京沙燕(shāyàn)风筝,还用一只宽一米多长的老鹰图案风筝,现场展示出老北京“无风放风筝”的技艺,引得现场观众(guānzhòng)连声赞叹。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触摸风筝,感受其独特质感,领略(lǐnglüè)传统民间艺术的精巧,感受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文化(mínsúwénhuà)。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kèhùduān)

吃五毒饼、共话民俗,市民游客在老字号饽饽铺迎端午佳节

欢迎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